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

美团收购摩拜,“卖身”巨头或是激发创业者的动力源

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05 22:40:37

   4月3日晚间,摩拜“卖身”美团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摩拜召开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美团收购案。此前有消息称,摩拜将以37亿美元的总价出售给美团,包括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0亿美元债务。

  也有消息说,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牵线下,美团点评谈妥投资入股摩拜单车事宜,且投资股权占比较大。如今,美团以35%美团股权、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其中3.2亿美元作为未来流动性补充,A、B轮投资人及创始团队以7.5亿美金现金出局。摩拜团队终究没把摩拜单车做成公益,而是选择了套现离开。

  摩拜“卖身”并不让人感到有多少意外。去年的共享单车市场可谓是风波过后,铅华洗净,市场目之所及只剩下摩拜,ofo,还有哈罗单车,经历了行业洗牌并不意味着日子就好过,烧钱式的资本投入依旧满足不了各家公司的需要,摩拜内部财务报表显示,截至当前,摩拜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供应商欠款约10亿人民币。此外,摩拜目前日订单不足1000万单,按照摩拜投放的900万辆单车计算,平均每天每车一单。

  当然,出现资金的困境并不仅仅是摩拜一家。今年3月初,ofo宣布完成E轮8.66亿美元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值得注意的是,工商信息显示,ofo创始人戴威通过动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若扣除掉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约2.8亿美元)的借款,ofo本轮实际融资只有5.8亿美元。大背景下,摩拜卖身美团,ofo、哈罗背靠阿里。

  再看美团方面,去年年底进军网约车市场,正式布局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场景,此时美团出击共享出行市场正是大势所趋,在O2O市场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流量后,借助摩拜大量的用户基数又将完善其线下场景。

  据调查,在上海,将近一半的市民每天都是骑着摩拜等共享单车接驳公交和地铁的来回,公共交通领域与共享单车之间的联系可谓相当紧密。若把外卖配送看作是完成了城市中最后1km的交通问题,那么单车可看作是城市出行的前1km-5km。完成了摩拜收购后,利用单车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加上长距离快速的网约打车,美团让用户可以让用户在不同出行距离享受到同样的便利。“大出行”的战争大幕就这样揭开了。

  至此,可以看出,美团的布局注定要入主摩拜,但为何是现在呢?为何是美团呢?从最初的网传摩拜ofo合并,再到滴滴欲收购摩拜,到如今鹿死美团之手,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会让我们自然想到阿里和腾讯的竞争。

  前几天饿了么被阿里收购让阿里在新零售行业如虎添翼,作为回应,扶持美团是腾讯必然之举,美团之所以成为最佳选择不仅源于其在腾讯新零售中的核心地位,也源于备选方案二的滴滴复杂持股关系。

  可以说,当前眼花缭乱的互联网巨头的收购,包括摩拜、饿了么等的“卖身”,都是腾讯、阿里巴巴两大阵营布局“大出行”、“新零售”、“新消费”战略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大出行”战争大幕就此揭开,未来的剧情或许更加跌宕起伏。

  人们同样极为关注摩拜“卖身”美团的女主角之一,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

  


  眼下,交易细节尚未公布,胡玮炜下一步会在摩拜扮演何种角色也尚未可知。4月4日凌晨,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朋友圈发文称:“大家都更喜欢戏剧性,然而我更愿意积极看待一切。”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资本让情怀结束,世间再无“胡玮炜和她的共享单车”。

  这或许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话题,巨头与新生企业的关系,究竟是感谢巨头让创业者或新生企业“全身而退”,还是碾压了他们的梦想呢?

  巨头出手,创业者不得不走,我们相信在腾讯的扶持下,美团利用摩拜完成“大出行”的光明前景,但也不得不感叹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寡头市场,新生企业面前只有两条道路可选,要么经营不善失败关门,要么做大做强引得巨头收购。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总是要历经幼稚,成长,成熟和衰退,在幼稚期和成长期,纵使有着快速的增长力,但也同时面临资金上的压力。

  以摩拜为例,单车行业作为一个全新行业,抢占市场是第一步,创造营收是第二步,如今大数据时代,不管是上流单车制造还是下楼数据信息和线下导流,盈利的前景是显而易见的,但处于成长期的摩拜同样面临其他企业同样的问题,或许接受“卖身”是不得已之举,但从那时起,摩拜应该已预见了自己的未来,在巨头利用其规模优势施以高压下,“卖身”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也不必过于悲观,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互联网时代,巨头们不同于行政性垄断市场,创业者凭借激情、商业智慧,新生企业有个好的归属,并由此循环、接力下去,这也不失为一个激发创业者激情的动力源。商业的魅力就在于此,创业者生生不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关于本站 | 招聘信息 | 网址导航 | 免责申明 | 意见反馈 | 投资者关系

本站郑重声明:华商在线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其原创性、真实性请自行核实,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华商在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7060845号

本站常年法律服务:北京市智舟律师事务所

投稿邮箱:huashangzx@126.com

Copyright©华商在线 北京华商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